刷脸支付要想全面普及,必须解决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问题
现在,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而且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,比如打卡、支付、身份验证、追查犯罪等,在商家宣传及媒体报道的影响下,逐渐被大众所了解。不过,刷脸支付技术需要采集用户的脸部特征,涉及到用户的众多敏感信息,但刷脸支付与用户银行账户捆绑,支付场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,很多用户担忧发生敏感信息泄露、被盗刷等问题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,于是保持疑虑、观望的态度。
前不久,一夜爆红的“AI换脸”软件被揭露存在过度收集使用隐私信息、肖像侵权、数据泄露风险等,引发用户的集体恐慌情绪,进而导致监管介入调查,最终该APP被迫关闭,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信息安全问题。另外,还有曝光商家公开售卖“人脸数据”,数量达17万条,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,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,如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、眉毛等的轮廓信息,数据中还能提供人物性别、表情情绪、颜值、是否戴眼镜等信息。
显然,人脸识别、AI换脸、刷脸支付等技术的进化和应用,确实能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,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,比如对用户脸部特征过度采集、泄密、非法买卖人脸数据等,如果不加以严管的话,恐怕会造成失控,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。因此,“刷脸支付”模式要想全面普及开来,必须解决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问题,采取最严格的信息采集、保管、使用等措施,坚决杜绝信息泄露,避免给用户带来网络欺诈、经济损失等后果。
监管部门要高度警惕“刷脸支付”技术应用的衍生问题。毕竟人脸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,涉及面广、影响程度深,一旦发生泄密、盗刷等事件,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。因此,监管部门需尽快组织技术专家,对人脸识别、AI换脸、刷脸支付等技术深入研讨,建立信息安全“防火墙”,出台人脸数据信息采集的合理范围,数据保管、使用的规范性,制定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预判、严惩机制,引导行业有序、健康发展,既保障商家和技术的良性发展,又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。